混元母
即胞衣。详该条。
即胞衣。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临床表现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心膈烦躁,口疮,二便秘涩。宜三黄丸,清泻积热。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即半边旗,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樗白皮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癫狂》。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介绍】:见吴澄条。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①指清泻火热、热结,兼以解毒。适用于温毒、疮疡热毒等症。义近清热解毒,详该条。但本法也可以清热解毒结合泻下法同用,如三黄解毒汤等。②针对脏腑热毒化火,在清热解毒中,选以相应的归经药,如黄连泻心火,龙胆
脚气的古称。见《济生方·脚气》。详脚气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宜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方。参暑湿眩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