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水半夏

水半夏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半夏

药材名称水半夏

拼音Shuǐ Bàn Xià

别名戟叶半夏

来源天南星犁头尖属植物戟叶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Blume,以块茎入药。冬至前后采收。鲜用块茎,随时采挖,除去须根和叶、洗净。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鲜品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水半夏

药材名称水半夏

拼音Shuǐ Bàn Xià

英文名RhizomaTyphonii Flagelliformis

别名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ume 的块茎。秋冬采挖块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茎圆锥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1~2cm,上部以下具宽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前裂片较大,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较小,长三角形。花序柄细长;佛焰苞管部绿色,檐部绿色至绿白色,顶端长鞭状或较短。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或短,顶端具淡黄绿色的附属器。雌花序卵形,中性花序锥形,雄花序黄色。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主产广西。

性状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分含有机酸、酚类化合物、鞣质、甾醇及生物碱。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鲜品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半夏

药材名称水半夏

拼音Shuǐ Bàn Xià

别名慈姑土田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I.[Arum flagelliforme Lodd.]

采收和储藏:11月采收,用石灰水浸泡24小时,用木棍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或鲜用。

原形态鞭檐犁头尖,多年生草本。块茎近圆形,直径1-2cm,上部周围密生长2-4cm的肉质根。叶3-4,叶柄长15-30cm,中部以下具宽鞘,基部鞘宽达1.5-2cm;叶片戟状长圆形,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片长5-14cm,宽2-4cm,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倾,长三角形,长4-5cm,宽3-5mm;侧脉4-5对,其中1对基出,均上举,背面不明显,集合脉2条,外圈靠近边缘,内圈与边缘相距3-5mm。花序柄细,长5-15cm;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圆形,长1.5-2.5cm,直径1.2-2cm,檐部绿色至绿白色,披针形,常伸长卷曲为长鞭状,长7.5-25cm,下部展平宽5-8cm;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或长;雌花序卵形,长1.5-1.8cm,下部粗8-10mm;中性花序长1.7cm;雄花序长5-6mm,黄色;附属器淡黄绿色,具柄,下部为长圆锥形,向上为细长的线形,共长16-17cm;雌花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柱头小,中性花中部以下为棒状,长达4mm,上弯,黄色,先端紫色;上部的锥形,淡黄色,下倾并有时内弯;雄花的雄蕊2,药室近圆球形。浆果卵圆形。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溪浅水中、水田或田边以及其他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肥。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水田栽种,不宜在过酸过碱或冷水田种植。

栽培技术:繁殖方法:用块茎繁殖。在11月收获时,选留小的、无病虫害的块茎作种,晾干表皮后与稍湿润的细沙混合贮藏待播。翌年3-4月,在苗床上均匀撒播,上覆土1-2cm,每1hm2用种量7500kg左右。培育1个月后,苗高 10-15cm,按行株距10cm ×5cm扦栽,入土深度1-3cm。 田间管理 定植后保持水深2-3cm;经常拔除杂草,避免草荒;生长期追施肥料5-6次,早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

性状性状鉴别: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常呈偏斜而凸起的叶痕或芽痕,呈黄棕色。有的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多已除去,近木栓层处有大形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类圆形,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16-92μm。维管束多为周木型,也有外韧型,导管排列稀疏,直径10-52μm。基本组织细胞含淀粉粒,淀粉粒众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4-18μm,脐点隐约可见,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以2-4分粒的为多见,偶见5分粒的。

药理作用1.镇吐作用:水半夏生品的煎剂50g/kg灌胃,能显着减少鸽子因硫酸铜刺激诱发的呕吐次数,减少率为50%;但不能减少呕吐只数。其镇吐作用和强度与半夏相似。炮制品则作用较弱,老法和新法(采用饱和矾水直接浸泡)制品煎剂的呕吐减少率分别为28.7%和11.8%。

2.止咳作用:水半夏生品及老法、新法制品的25%混悬液,给小鼠灌服10g/kg,对浓氨水所致咳嗽均有明显止咳作用,新法制品的止咳率为44.8%,生品和老法制品分别为25.5%和20.4%。

3.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测定,水半夏生品,新、老法制品的醇提取液,灌服300g/kg,新、老法制品均有一定祛痰作用,作用强度分别为对照组的225%和173%;而生品未见明显祛痰作用。水半夏的祛痰作用略强于半夏

4.抗心律失常作用:水半夏煎剂给大鼠灌胃53g/kg,对氯化钡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室性早搏持续时间由蒸馏水组的81.54±15.73min变为24.87±5.73分钟,其作用强度与半夏无明显差异性。

5.中枢抑制作用:水半夏煎剂腹腔注射60g/kg,对小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而30g/kg剂量组的作用则无明显性。大剂量时有轻度增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及对抗电惊厥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枢抑制作用比半夏更弱。

6.抑制唾液分泌作用:水半夏煎剂60g/kg家兔灌胃给药可抑制毛果芸香碱所致的唾液分泌,还能减轻流泪现象及缩瞳程度。推测可能有类似阿托品作用,这可能与其“燥湿”作用有关,同样可解释服后有口干的临床表现。

7.其他作用:水半夏醇提取物有抗氧化作用,对亚油酸自动氧化的抑制率IR(%)为94.1%,IR与抗氧化性能成正比。催吐及泻下作用,水半夏生品混悬液给家鸽灌胃有催吐作用,催吐的半数有效量为1.22g/kg。生药煎剂100g/kg剂量时,有60%家鸽发生泻下作用。新、老法炮制品则未见明显催吐作用。

8.毒性:水半夏生品有刺激作用,40%混悬液给家兔滴眼,对眼睑结膜刺激的阳性率达100%,甚至出现水肿,其强度小于半夏。矾制品的刺激作用显着降低,同浓度新、老制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0%。水半夏生品还有催吐和泻下作用。生品、新、老制品混悬液小鼠1次灌胃10g/kg,生品煎剂小鼠灌胃120g/kg,观察5天全部存活。腹腔注射水半夏80g/kg,观察72小时小鼠出现反应低下,肌肉松弛,呼吸徐缓等中毒症状,但未见死亡。矾制品水煎剂能降低其毒性。

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方法同半夏。在β-谷甾醇的相应位置有2个斑点。

炮制1.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2.清水半夏、姜水半夏、法水半夏 炮制方法参见“半夏”条。

饮片性状:水半夏,呈尖圆锥形或椭圆形。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具细皱纹和隐约可见的须根痕。一端类圆形,常有偏斜而凸起的叶痕和芽痕,另一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刺喉。清水半夏,为白色类圆形厚片,味微辣而酸涩。姜水半夏,为淡黄色棕色薄片,角质样,味辛辣。法水半夏,形同法半夏,粉性,口尝微有麻舌感。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虫蛀。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解毒消肿;止血。主咳嗽痰多;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燥咳及孕妇慎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百两金

    《中药大辞典》:百两金药材名称百两金拼音Bǎi Liǎnɡ Jīn别名八爪龙、八爪金龙(《草木便方》),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天宝本草》),山豆根、铁雨伞、真珠凉伞(《福建中草药》),野猴枣、珍

  • 鳕鱼骨

    药材名称鳕鱼骨拼音Xuě Yú Gǔ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采收和储藏:捕获鳕鱼后,除去肉及骨脏,取骨,洗净,晒

  • 野香橼花

    药材名称野香橼花拼音Yě Xiānɡ Yuán Huā别名小毛毛花、青刺尖、刺珠、猫胡子花、叶上花。出处野香橼花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曰:"野香橼花,一名小毛毛花,生云南五华山麓,树高近寻,长叶如夹

  • 九仙草

    《中药大辞典》:九仙草药材名称九仙草拼音Jiǔ Xiān Cǎo别名山柏枝、绿珊瑚、撒花一棵针、一棵松(《云南中草药》),九龙草、珍珠草、小星宿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细须草、酒草(《云南中草药选

  • 刺藦苓草

    药材名称刺藦苓草拼音Cì Mò Línɡ Cǎo别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新医学杂志》9:31,1973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

  • 糠谷老

    《全国中草药汇编》:糠谷老药材名称糠谷老拼音Kānɡ Gǔ Lǎo别名糠古老、看谷老、老谷穗、枪谷老、老枪谷、枪谷来源真菌类霜霉科指梗霉属植物禾指梗霉(粟白发菌)Sclerospora gramini

  • 庵闾子

    药材名称庵闾子拼音ān Lǘ Zǐ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

  • 蜂胶

    《全国中草药汇编》:蜂胶药材名称蜂胶拼音Fēnɡ Jiāo来源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分泌物。性状呈黄褐色或黑褐色,具粘性,有芳香气味。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软化角化组织、止痛。用于鸡眼、胼胝、寻常疣

  • 淡竹根

    《中药大辞典》:淡竹根药材名称淡竹根拼音Dàn Zhú Gēn别名恒生骨(《石药尔雅》)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性味《日华子本草》:"味甘冷,无毒。&

  • 鸭肫衣

    《中药大辞典》:鸭肫衣药材名称鸭肫衣拼音Yā Zhūn Yī别名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肫皮(《药材资料汇编》),鸭内金(《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砂囊的角质内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