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耳鸣

气虚耳鸣

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医钞类编·耳病门》:“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医学入门·耳》治气虚耳鸣,四君子汤。若气虚有火,四君子加山栀、柴胡。《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耳鸣,……右寸关大于左,无力倦怠,色黄白,属中气虚,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见耳鸣条

猜你喜欢

  • 看产人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 中发背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背中心筋缩穴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对心发。多因心火盛,热邪聚会于该处而发。证治见有头疽。

  • 六府

    即六腑,详该条。

  • 解剖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睑。详该条。

  • 赤脉贯目

    眼科病证。见《审视瑶函》。即赤脉贯睛,详该条。

  • 小儿卒利

    病名,又名暴泻、暴注,指小儿急骤的泄利。《诸病源候论》:“小儿卒利者,由肠胃虚,暴为冷热之气所伤,而为卒利。热则色黄赤,冷则色青白,若冷热相交,则变为赤白滞利也。”治热利用香连丸;治冷利,用理中汤;治

  • 重阴必阳

    重,重叠,积累,亦作极。谓阴气积累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阳气方面转化。《内经》对发病和病理变化规律的这一认识,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内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

  • 卫弱营强

    见营卫不和条。

  • 孙德润

    【介绍】:清代医家。字慎元。浭阳(属河北丰润县)人。辑撰有《医学汇海》36卷(1820年),包括医理、杂病、补论温疫、脉法等部分。

  • 蛇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作池头。即温溜,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