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虚热

气虚热

病证名。①指脾胃气虚或脾肺气虚而致的虚热。多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以致气虚火旺,虚热内生。《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有气虚热,必兼少气自汗,体倦心烦。”《证治汇补·气血热辨》:“气分虚热者,用甘温以除热。”治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②指暑湿伤气而致的发热。伴见四肢困倦,精神疲乏,心烦气促口渴,自汗,小便黄,脉虚等证。《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治用东垣清暑益气汤。若暑热之邪耗气伤津,症见身热脉虚,汗多,烦渴较甚者,治以清暑热,益气生津,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等方。

猜你喜欢

  • 五恶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恶。详该条。

  • 冯玠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难经注》一书。

  • 虚劳自汗

    自汗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多由气虚所致。证见自汗,怯冷,气喘,乏力等。治宜补气固表,可用芍药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失胎

    出《脉经》。即小产,详该条。

  • 毛葫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走马喉疳

    病名。见《白喉中医疗法》。亦称寒热喉结。多由咽喉肿痛,腐溃迅速,气促痰鸣,势如走马,一家有病沿门传染。参见疫喉、白喉等条。

  • 盛僎(zhuàn 撰)

    【介绍】:参见盛寅条。

  • 岗油麻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囟骨

    又名囟门,即额囟。婴幼儿两顶骨前内角尚未发育完全所致。两岁以后,额囟闭合而称顶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者,婴儿顶骨未合,软而跳动之处,名曰囟门。”

  • 实者泻其子

    出《难经·六十九难》。运用五行相生和母子关系的理论,来治疗五脏实证。例如肝木生心火,肝是母,心是子,出现肝实证时,不仅要泻肝,还必须泻心火。如肝有实火,症见头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面红耳赤、胁肋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