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蓼

毛蓼

《中药大辞典》:毛蓼

药材名称毛蓼

拼音Máo Liǎo

别名四季青(《植物名实图考》),水辣蓼(《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蓼科植物毛蓼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秃净。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两面疏生短柔毛,尤以边缘和中脉上为甚;托叶鞘筒状,长1.5~2厘米,膜质,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睫毛长过托叶鞘或等长;叶柄长约1画米,密生柔毛。穗状花序,长3~10厘米,顶生或腋生,稍分枝;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鞘状,膜质;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雄蕊5~8。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有光泽。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水旁、田边、路边湿地及林下。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纲目》:"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②《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散毒,治皮肤病。"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蓼

药材名称毛蓼

拼音Máo Liǎo

别名蓼子草蓼子草、红蓼子、竹叶菜、小毛草、柳辣子、红梗草、细刺毛蓼、香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barbatum L.[ P.BarbatumL·var·gracuile(Dans·)Steward]

采收和储藏:初花期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无毛或被疏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密被柔毛;托叶鞘筒状,长1.5-2cm,膜质,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叶片披针形,长8-15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疏破短柔毛,叶缘有缘毛;叶脉明显,沿中脉密生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膜质,具缘毛;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无腺点;雄蕊5-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三棱形,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4-8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路旁、沟边及林荫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技圆柱形,粗壮,黄褐色,密被伏毛,断面中空,节部略膨大。叶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8-15cm,宽l-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至叶柄,两面被短伏毛,褐色,草质;托叶鞘长筒状,长1.5-2cm,密被粗伏毛,膜质,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可达10cm;花被淡红色或黄白色。瘦果卵形,有3棱,长约2mm,黑色,有光泽,具宿存花被。气微,味微涩。

药理作用全草有抗菌作用:根有收敛作用,可治肠炎;种子为芳香剂,量大有催吐、泻下作用。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活血;透疹。主外感发热;喉蛾;久疟;痢疾;泄泻;痈肿;疽;瘘;瘰疬溃破不敛,蛇虫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麻疹不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痿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2.《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3.《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散毒,治皮肤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丝杜仲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杜仲药材名称金丝杜仲拼音Jīn Sī Dù Zhònɡ别名棉杜仲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云南卫矛Euonymus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皮

  • 栀子叶

    《中药大辞典》:栀子叶药材名称栀子叶拼音Zhī Zi Yè别名黄枝叶(《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栀子"条。化学成分叶

  • 心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心叶秋海棠拼音Xīn Yè Qiū Hǎi Tánɡ别名一口血、红盘、大岩酸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心叶秋海棠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labordei Levl.采收和

  • 白九股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九股牛药材名称白九股牛别名牛角七、蜜油参来源五加科楤木属植物丛林楤木Aralia dumetorum Hand.-Mazz.,以根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微甘,平。

  • 报春花

    《中药大辞典》:报春花药材名称报春花拼音Bào Chūn Huā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 粉团花

    药材名称粉团花拼音Fěn Tuán Huā别名绣球(《鲜芳谱》),玉粉团(《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圆锥绣球或大花圆锥绣球的花。原形态①圆锥绣球,又名:水亚木、圆锥八

  • 野罂粟

    《中药大辞典》:野罂粟药材名称野罂粟拼音Yě Yīnɡ Sù别名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野罂

  • 扶桑花

    《中药大辞典》:扶桑花药材名称扶桑花拼音Fú Sānɡ Huā别名花上花(《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土红花(《陆川本草》),大红牡丹花、吊钟花(《南宁市药物志》)。出处《纲目》

  • 葱须

    《中药大辞典》:葱须药材名称葱须拼音Cōnɡ Xū别名葱根(《别录》)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须根。性味《食疗本草》:"平。"功能主治治风寒头痛,喉疮,冻伤。①《别录》

  • 粉绿藤

    药材名称粉绿藤拼音Fěn Lǜ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华粉绿藤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chygone sinica Diels.原形态华粉绿藤 木质藤本,长达7m。小枝具皱纹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