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榠樝

榠樝

《中药大辞典》:榠樝

药材名称榠樝

拼音Mínɡ Zhā

别名木李(《诗经》),蛮樝、瘙樝(《本草拾遗》),木梨(《埤雅》),海棠(《广州植物志》),土木瓜(《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榠樝果实,10~11月将成熟果实摘下,纵剖为2或4块,内表面向上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高达10米左右。小枝无刺,幼嫩时被毛。单叶互生,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锐锯齿,齿端有腺体,上面无毛,幼时密被淡棕色绒毛,下面被毛或后变秃净,叶柄两侧和托叶的边缘均有腺体;托叶披针形,膜质,早落。花单生于枝端,与叶同发或先叶开放,直径3厘米左右;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向外反卷,内面被毛,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体;花瓣淡红色,倒卵状椭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圆或微凹,边缘略带波状;雄蕊多数;子房5室,花柱5。梨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10~15厘米,黄色,芳香,果肉坚硬。种子扁平三角状,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栽培或野生。分布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广西、甘肃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长圆形,常纵剖成半卵形,长5~10厘米,宽3.5~4.5厘米,厚2~2.5厘米,外表面光滑无皱或稍粗糙,紫红色,有时带果柄,上端留有花萼凹陷,边缘不卷曲或稍卷曲,果肉厚;质坚硬而重。剖面平坦,有子室隔壁和干燥种子。种子呈扁平三角形,红棕色,排列紧密.每室20~30粒。味酸涩,气微。以个大、色紫红者为佳。

性味酸,平。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③《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消痰,祛风湿。治恶心,泛酸,吐泻转筋,痢疾,风湿筋骨酸痛。

①《本草经集注》:"去痰。"

②《本草拾遗》:"去恶心,止心中酸水,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消痰,解酒毒及治咽酸;煨食止痢。"

④《日用本草》:"治霍乱转筋。"

⑤《中国药植图鉴》:"治肺炎、粘膜炎、支气管炎、瘰疬、腺病及咳嗽等。长期服用对肺结核有良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备注本品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南、云南、广西、甘肃等地的个别地区作木瓜使用,商品名"光皮木瓜"。参见"木瓜"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榠樝

药材名称榠樝

拼音Mínɡ Zhā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Floweringquince

别名木李、蛮楂、瘙樝、木梨、木叶、海棠、土木瓜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本草经集注》:榠樝,大而黄,可进酒。

2.《本草图经》:木、叶、花、实酷类木瓜。陶云大而黄,可进酒去痰者是也。欲辨之,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者为也。

3.《纲目》:木李生于吴越,故郑樵《通志》谓之蛮云,俗呼为木梨,则盖蛮之讹也。乃木瓜之大而黄色,无重蒂者也;子乃木瓜之短小而味酢涩者也;则类之生于北土者也。三物与木瓜皆是一类各种,故其形状功用不甚相远,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光皮木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Cydonia sinensis Thouin]

采收和储藏:10-11月将成熟果实摘下,纵副为2或4块,内表面向上晒干。

原形态光皮木瓜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m左右。树皮成片状脱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幼时被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微被柔毛,有腺齿;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边缘具腺齿;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cm,宽3.5-5.5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刺芒状尖锐锯齿,齿尖有腺,幼时下面密被黄白色绒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短粗,无毛;花直径2.5-3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披针形,长6-10cm,先端渐尖,边缘有腺齿,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花瓣倒卵形,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长不及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合生,被柔毛,柱头头状,有不明显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或稍长。梨果长椭圆形,长10-15cm,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花期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广西、甘肃、湖南广东、等地。

栽培气候土壤 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佳。

整地 将土地深耕后,施足基肥,作成宽约3m之畦,或宽约 1-1.5的苗床。

种植 分株繁殖:3月至4月上旬,或10月至11月上旬,选取母株旁生长1-2年带有须根的株条。在畦上按行距3m,株距 1-1.5m开穴,穴深20-25cm,直径约60cm,穴底施以基肥及细士。每穴栽苗1-2株,覆土压实,灌水。

种子繁殖:3月中旬至4月上旬先于苗床开深约10cm的沟,沟距约30cm,然后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播入,覆土2cm,盖以稻草,灌水湿润。至第二年秋季即可移苗定植。行、株距及栽植方法同分株法。

田间管理:移栽成活后,即行除草,并追淡粪肥1次,5-7月间再松土除草2-3次。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多纵剖为2-4瓣,长4-9cm,宽3.5-4.5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光滑无皱纹,或稍带粗糙,剖面果肉粗糙。显颗粒性。种子多数,密集,每子房室内40-50粒,通常多数脱落。种子扁三角形,气微,味酸涩,嚼之有沙粒感。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红色。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有棕色内含物,尚可见少数气孔。中果皮薄壁细胞浅棕色,类圆形。石细胞多见,方形、类圆形或长圆形,长45-68-108μm,宽31-60μm,壁厚10-20-24μm。网纹导管多见,螺纹导管少见,导管分子长120-135μm,宽10-15μm。草酸钙方晶长34-51μm,宽8-35μm。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化合物及鞣质(tannine).

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回流1h,滤过,将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干后置254nm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鲜黄色荧光。(检查黄酮类)(2)取上项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1ml,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滴,在两液接界面处,显紫红色环,上层液显污绿色。(检查皂甙)

性味酸、涩;平;无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和胃舒筋,祛风湿,消痰止咳。主吐泻转筋,风湿痹痛,咳嗽痰多,泄泻,痢疾,听候仆伤痛,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浸油梳头

各家论述1.《本草经集注》:去痰。

2.《本草拾遗》:去恶心,止心中酸水,水痢。

3.《日华子本草》:消痰,解酒毒及治咽酸;煨食止痢。

4.《日用本草》:治霍乱转筋。

5.《中国药植图鉴》:治肺炎、粘膜炎、支气管炎、瘰疬、腺病及咳嗽等。长期服用对肺结核有良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虾蟆肝

    《中药大辞典》:虾蟆肝药材名称虾蟆肝拼音Há Má Gān出处《纲目》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白屑疮、疔疮。用法用

  • 滨海前胡

    药材名称滨海前胡拼音Bīn Hǎi Qián Hú英文名Binhai common hogfennel root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滨海前胡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鸽肉

    药材名称鸽肉拼音Gē Ròu别名家鸽肉来源鸽形目鸠鸽科家鸽Columba domestica Gmelin;原鸽Columba livia,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治妇女干血痨,

  • 野巴子

    药材名称野巴子拼音Yě Bā Zǐ别名崩疮药(《广西药植名录》),狗尾巴香、香芝麻蒿、皱叶香薷(《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秋季采集。阴干用。原形态直立灌木,

  • 苦艾

    药材名称苦艾拼音Kǔ ài英文名Common Wormwood别名苦蒿、啤酒蒿出处始载于《生药学》。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中亚苦蒿的叶和花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bsinthu

  • 甜石榴

    《中药大辞典》:甜石榴药材名称甜石榴拼音Tián Shí Liu别名天浆(《酉阳杂俎》),甘石榴(《纲目》)。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药理作用参见&qu

  • 滇藏方枝柏

    药材名称滇藏方枝柏拼音Diān Cánɡ Fānɡ Zhī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滇藏方枝柏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wallichiana(Hook.f.et Thoms.)

  • 山黄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黄皮药材名称山黄皮拼音Shān Huánɡ Pí别名假黄皮、野黄皮来源芸香科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Willd.)Roem.,以根、叶入药。

  • 撒发

    药材名称撒发拼音Sā Fā别名保山附片、小黑牛、草乌、水乌头、山乌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保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A.bullatifol

  • 老虎耳

    药材名称老虎耳拼音Láo Hǔ ěr别名山继谷、棒丝花、棒红花、白腊锁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中华锥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mphostemma chinense Oliv.采收和储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