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楮茎

楮茎

《中药大辞典》:楮茎

药材名称楮茎

拼音Chǔ Jīnɡ

出处《别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构树树枝

功能主治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

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

②《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

复方治暴赤眼痛,碜涩者: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烧.以碗覆之一日,取灰泡汤,澄清温洗。(《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楮茎

药材名称楮茎

拼音Chǔ Jīnɡ

别名楮枝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树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Marus papyrifer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枝条,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l-1.5cm,总花梗长l-1.5cm;雄花具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螺楮树宁(spirobroussonin)A、B[1],还含楮树素(broussin)和楮树宁C[2]。

功能主治祛风;明目,利尿。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治暴赤眼病,碜涩者: 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烧,以碗覆之一日,取灰泡汤,澄清温洗。(《圣惠方》)

各家论述1.《别录》:主瘾疹痒,单煮洗浴。

2.《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无心菜

    《中药大辞典》:小无心菜药材名称小无心菜拼音Xiǎo Wú Xīn Cài别名雀儿蛋,鸡肠子草(《陕西中草药》),鹅不食草,露药(《贵州药植目录》),铃铃草、大叶米粞草(《湖南药物

  • 掌叶半夏

    药材名称掌叶半夏拼音Zhǎnɡ Yè Bàn Xià别名独脚莲、独角莲(《南京民间药草》)。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6~7月挖取块茎,洗净泥

  • 水蜈蚣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蜈蚣药材名称水蜈蚣拼音Shuǐ Wú Gōnɡ别名金钮草、三荚草、散寒草[四川]、球子草、疟疾草、金牛草来源为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短叶水蜈蚣Kyllinga brevif

  • 毛叶小寒药

    药材名称毛叶小寒药拼音Máo Yè Xiǎo Hán Yào别名躲蛇生、避蛇灵、朱砂灵、躲蛇草、背蛇生、小南木香、岩蚌壳。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川西马兜铃的根及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

  • 金刚藤

    药材名称金刚藤拼音Jīn Gānɡ Ténɡ别名菝葜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的根茎。8~9月挖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木本,茎实心,无刺。根茎才;质,结节状。叶

  • 石龙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龙子药材名称石龙子拼音Shí Lónɡ Zǐ别名四脚蛇、草龙来源石龙子科动物铜石龙子Sphenomorphus indicus (Gray)或同属其它种石龙子

  • 白勒

    药材名称白勒拼音Bái Lè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 西瓜子壳

    《中药大辞典》:西瓜子壳药材名称西瓜子壳拼音Xī Guā Zǐ Ké出处《本草撮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种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西瓜"条。功能主治《本草撮要》:&quo

  • 半枫荷叶

    《中药大辞典》:半枫荷叶药材名称半枫荷叶拼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

  • 一朵云叶

    药材名称一朵云叶拼音Yì Duǒ Yún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枝仁"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