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树扁竹

树扁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扁竹

药材名称树扁竹

别名石扁兰、燕尾扁竹兰、树竹、老鼠尾巴、鱼尾巴草、野扁竹、鸢尾叶莪白兰

来源兰科莪白兰属植物鸢尾扁竹兰Oberonia iridifolia Lind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开水烫后,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理气消食,清热利尿,止咳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肠炎,尿路感染,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树扁竹

药材名称树扁竹

拼音Shù Biǎn Zhú

英文名all-grass of Irisleaf Oberonia

别名燕尾扁竹兰、鱼尾巴草、树竹、老鼠尾、石扁兰、野扁竹、石扁竹、毛鼠尾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鸢尾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beronia iridifolia (Roxb.)Lindl.[Cymbidium iridifolium Rox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开水烫后晒干。

原形态鸢尾兰,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2-30cm,簇生多数须根。叶厚,两侧压扁并互相套叠,剑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3cm,宽1-2cm,先端有时稍歪斜,基部有关节。总状花序从植株中心抽出,远长于叶,直立,圆柱形,具多数密集的小花;小苞片薄革质,卵形,长1.5-2mm。花小,直径约2mm,白绿色;萼片与花瓣均反折,花瓣比萼片狭;唇瓣近半圆形,边缘近啮蚀状,先端2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5mm,柄长1.5mm。花期10-11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乔木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及云南。

性味微苦;性凉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主尿路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肠炎;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缘毛筋骨草

    药材名称缘毛筋骨草别名筋骨草[北京]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缘毛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以开花期采为好,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用于

  • 肾炎草

    《中药大辞典》:肾炎草药材名称肾炎草拼音Shèn Yán Cǎo别名杏叶兔耳风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夏、秋采收。切碎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5

  • 杏子

    《中药大辞典》:杏子药材名称杏子拼音Xìnɡ Zi别名杏实(《别录》)。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实。果熟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化学成分果

  • 小灰包

    药材名称小灰包别名小马勃、小马庇包、小药包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灰包目灰包科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 Batsch ex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雨后,产生在草地上。分

  • 麻布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布七药材名称麻布七拼音Má Bù Qī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 安胎药

    药材名称安胎药拼音ān Tāi Yào别名骨筋草、吓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无柄感应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采收和

  • 黄芦木

    药材名称黄芦木拼音Huánɡ Lú Mù别名狗奶根、刀口药、黄连、刺黄檗、小檗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黄芦木的根和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murensis Rupr.采收和储

  • 降香

    《中国药典》:降香药材名称降香拼音Jiànɡ Xiānɡ英文名LIGNUM DALBERGIAE ODORIFERAE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

  • 金樱根

    《中药大辞典》:金樱根药材名称金樱根拼音Jīn Yīnɡ Gēn别名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8月至翌年2月,挖出,洗净,切断,晒干。性状

  • 毛蒌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蒌药材名称毛蒌别名石南藤、石蒌、爬岩香、小毛蒟、绒毛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Piper puberulum (Benth.) Maxim.,以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