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眼胞痰核、胞生痰核、胞睑肿核、眼泡痰核、目疣。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阻滞经络而发。本病“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
见《张聿青医案》。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手发背之俗称。见该条。
出《脉经》。指月经,详该条。
【介绍】:见许宏条。
推拿手法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使关节作扭转活动的方法。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素体虚弱,孕后气血不足,而致胎虚不安。宜补脾益气,养血安胎。以胎元饮为主。若心气虚者,症见烦躁,心悸失眠,用归脾汤;若肝肾阴虚者,症见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腰膝
病名。指因情绪失常,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所致的下利。《症因脉治·痢疾论》:“七情内伤痢之症,初起先见饮食难化,后复大便不实,时常清泄,久久不愈,渐下脓血。”治宜消补兼施,健脾化积,用枳术丸、参苓白术散等方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即位于骶骨正中点处。主治泄泻,久痢,难产;以及慢性肠炎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名。即伤食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详伤食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