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三注

猜你喜欢

  • 经行面部痤疮

    病证名。亦名经前痤疮。指每逢经前面部出现一粒粒突起的小丘疹(粉刺),无色或淡红色,时有痒痛,面部皮肤粗糙的病证。多因肝脾湿热,肝郁化火,或肺热所致。若因喜甜食辛辣,滋腻之品,以致肝热脾湿、上蕴面部,症

  • 产后风虚冷劳

    病名。《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产后气血劳伤,脏腑虚弱,若风冷乘之,血气愈虚,形气羸损,风冷入脏,令人无子,谓之风虚冷劳也。”参产后风冷虚劳条。

  •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书名。又名《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7卷(包括首卷1卷)。明·熊宗立(勿听子)撰于1438年。本书卷首为八十一难经纂图,共绘有解释《难经》本文的图表28图。正文部分则逐条作注,对于难释的字义、词义及

  • 生犀饮

    ①《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犀角二钱,羚羊角、防风、黄芩、知母、茯苓、人参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伤寒病后,余热未清,过食辛热,两热合邪,以致瞳人散大,时见黑花,隐涩

  • 香砂养胃汤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炒香附、砂仁、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茯苓(去皮)各八分,人参、木香各五分,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七分,炙甘草少许。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脾胃不和,不思

  • 蜂子

    出《神农本草经》。即蜜蜂子,详该条。

  • 阴市

    经穴名。代号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

  • 腑输

    ①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俞穴。《灵枢·刺节真邪》:“刺腑输,去腑病,何输使然?”②与藏俞对举,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井、荥、输、原、经、合诸穴,每经六穴,六六三十六穴,左右合之,共七十二穴。《素问·气穴论》:

  • 头风屑

    证名。指头皮燥痒,搔落白屑的病证。见《医碥·头痛》。《证治准绳·头痛》:“梳头有雪皮见,肺之证也。肺主皮毛,大便实,泻青丸主之,虚者,人参消风散主之。万病紫苑丸治头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姜汤下。

  • 中风脱证

    中风重危证型之一。见何廉臣选编《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医宗必读》:“凡中风昏倒,……若口开心绝,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遗尿肾绝,声如鼾肺绝,即是脱证。更有吐沫,直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