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血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血,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详血痢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铁树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土栗。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少阳经之阳络。名枢持,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婴童百问》卷六方。阿胶(蛤粉炒)、马兜铃、炙甘草、半夏(姜汁浸三日,炒)、杏仁(去皮)各一两,人参五钱。为末,每服一钱,水煎临卧食后服。治咳嗽哮喘。若心嗽面赤或汗流,加葛根煎服;脾嗽不思饮食或恶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郑浆条。
出《医学正传》即慢惊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