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颡、额颅。前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指酉时。《灵枢·营卫生会》:“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参十二时条。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即玉泉散第二方,见玉泉散条。
病名。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盖热痢之为病,脉滑数而有力,里急后重
即阴茎。详该条。
火热性的郁证①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
出《本草纲目》。即天钓。详该条。
见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调经专辑》。即居经。详该条。
见类方准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