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一种食后即饥,胃脘疼痛的疝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阴气在内,寒气客于足阳明、手少阴之络,令食竟必饥,心为之痛。故谓之饥疝。”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正宗》。为白蜡之别名,详蜂蜡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本草音义》2卷,已佚。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叶。苦,凉。清热解毒。治乳痈,鲜叶一握和酒糟、红糖捣烂,加热外敷,早晚各换一次;治烫伤,鲜叶加石灰少许捣
出《隋书·外国传》。即胞衣。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柳絮,详该条。
【介绍】:见关梁条。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