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新感温病

新感温病

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又称“外感温病”。明·汪石山曰:“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中暑相同,此新感之温病也。”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无汗或汗少,苔薄,舌红,脉浮数等,也可兼见颐肿,咳嗽、喉痛等。其传变过程与治则,正如《温热论》所述:“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凡逆传心包等险症,也可发生。详温病等条。

猜你喜欢

  • 黑风内障

    病名。又名黑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本病少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花来往。”“与绿风候相似,……乃肾受风邪,热攻于眼”(《证治准绳·杂

  • 严云会

    【介绍】:清医生。字位夫。广东顺德人。善疗目疾,远近就诊者甚众。有重病者许以重金求治,严氏治愈其病并不受其金。子凤诏,为诸生,传其医术。

  • 黄花曲草

    见《福建中草药》。为蟛蜞菊之别名,详该条。

  • 转天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人参、当归(酒洗)各二两,川芎一两,川牛膝三钱,升麻四分,制附子一分。水煎服。治倒产。

  • 气由脏发

    气,指神气、精气。皆源于五脏。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变,会反映到气色的变化(见《四诊抉微》)。

  • 是动所生病

    经络病候和经穴主治的概括。参见是动病、所生病各条。

  • 光剥如猪肾舌

    舌面无苔,光滑如镜,像剥膜猪肾,色彩鲜艳,乃肝肾阴亏之候。宜滋补肝肾。

  • 桃仁煎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桃仁、虻虫各一升,朴硝五两,大黄六两。为细末,先用醋慢火熬,加大黄、桃仁、虻虫搅拌,再入朴硝搅拌,为丸,鸡子黄大,在酒中浸一夜,每服一丸,空腹温酒送下。治带下,经闭不通。

  • 消翳散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川芎、羌活、旋覆花、防风各二两,甘草、苍术、楮实、楮叶各一两,菊花、枳实、蝉蜕、木贼各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茶水调下。治暴赤眼。②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龙胆饮子,见该

  • 捩法

    推拿手法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使关节作扭转活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