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上、中、下焦同现虚寒的病证。上焦心肺的虚寒,可见精神不守,气短不足,语声不扬;中焦脾胃的虚寒,可见腹痛,肠鸣,洞泻下利,腹满喜按;下焦肝肾的虚寒,可见大便洞泄,小便清长,或遗尿,腹满身重。
证名。指目睛上视。《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光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
类中风病证之一。喜则气缓。因暴喜伤阳,心神涣散,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草药图经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即舒筋散,见该条。
书名。3卷。清·叶茶山撰。刊于1805年。这是一部灸、药并用的著作。卷1主论经络、腧穴及灸法总论;卷2治症综要,为多种疾病的灸法并配合药物治疗,其中介绍了很多民间经验方;卷3肿疡主治类方,为治疗外科病
唐代医官职称,设于太医署、尚药局中,各4名。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