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竹沥,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阴交、阳交两穴的合称。详见二陵条。
病名。即脱臼。《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参见脱臼条。
病名。即右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之有头疽。见《外科正宗》卷一。又名耳后发、耳后疽、耳后疮、发颐、参发颐、耳后毒。证同夭疽。治法参见有头疽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黄芩、薄荷。水煎服。治伤热咳嗽,咽喉干痛,面赤潮热。
病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结核。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桔梗,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