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用陶针在体表特定部位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起源很古,现在尚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临床操作时,一般均选用中锋陶针,慢性虚寒病症用轻刺激,急性实热疾患用重刺激。
药物学著作。6卷。原题明·李中梓辑注。撰年约1629年前后。内容分金石、果谷、草、木、菜、人、禽兽、虫鱼共8部,332种药,每种记述其性味、主治,并加按语。
藏名《敏吉村卡》。综合性藏医书。7卷。据《藏医史》载,此书由汉族名医韩王杭德、印度的巴热达札和大食的嘎林诺共同编著而成。着重介绍这三种医学体系的精华。近年来有学者从史学、语言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考证,认为
又称肛门。《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魄为粕之通假字,魄门即粕门。饮食糟粕由此排出体外,故称。魄门的开合由心神支配,又与前阴同为肾之开窍,饮食糟粕的排出与脾的运化、肺的肃降、以至肝的疏泄作
医论著作。17卷。清·王燕昌撰于1874年。本书杂论病机、医理、临床经验及效方等。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名医徐道度之父。
病名。系患疫喉而肺经积热,火灼阴伤所致之咽喉溃烂而失音者。治宜泻火解毒、养阴润燥。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外吹冰硼散于溃烂处。忌辛辣炙煿等物。参见疫喉条。
指寸法之一,亦称手夫。使患者食、中、环(无名指)、小四指相并,以其中节横纹宽度作三寸,称为一夫。《千金要方》:“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适用于下肢、下腹的直寸和背部的
病证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治宜清除滞热,用荷叶蒂、黄连煎服。
直挺、不灵活。《灵枢·癫狂》:“癫疾始作,先反僵。”《素问·厥论》:“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