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坏疽漏。参见该条。
见《中医方药学》。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L.)Hook.f.的根。微苦、涩,凉,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止痛。①治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尿路结石,白浊,
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由于小儿脾气未充,消化力弱,而生长发育又非常迅速,对水谷营养的需求较大,往往影响消化功能。如一旦饮食失调,喂养方法不当,过食过量,或突然改变饮食,超过脾胃的耐受能力;或气候变化感
旃,音毡,zhān。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兰之别名,详该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若旸。江苏江阴县人。精于医,活人很多,著《医理发微》,佚。
见沈氏经验方条。
病证名。出《幼幼新书》卷二十八·伤泻第四。新生儿藏府怯弱,内受风冷,藏冷夜啼,胎寒腹痛。宜医局开胃丸(木香、蓬莪术、白术、人参、麝、芍药),乳前服。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阴血或阴精不足而阳失依附上奔的气喘。详阴虚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