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又名喉疖。《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证生于鸠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曰喉节。”治疗须用针刺破,然后以胆硝丹吹入喉中,再内服雄黄化毒丸。②解剖部位名,俗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出《开宝重定本草》。即黄药子,详该条。
病名。指霍乱由湿气太盛,伤及中州所致者。《症因脉治·霍乱》:“湿气霍乱之症,既非饮食所伤,无七情恼怒,但因时令湿淫之气,一旦挥霍撩乱,吐泻水饮。”脉沉伏,或濡软。治用五苓散、平胃散、正气散加青藿香等。
胞衣的别名。即胎盘,药用名紫河车。详胞衣、紫河车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见汤头歌诀续集条。
外感病表证消失,里证未解。多因里有痰饮、食滞、瘀血或伤阴等而致。《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中风,……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钻牙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