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腹症之一。系胰腺的急性炎症。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或蛔虫内扰,手术损伤等因素而致。症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黄。如湿热炽盛,熏蒸胆汁外溢,可见黄疸;热盛毒炽,内动营血腹皮可见瘀斑,甚者壮热烦渴,厥逆抽搐,严重者多并发休克。治疗应以清热燥湿通里攻下、舒肝理气为主。常用复方大柴胡汤化裁;偏热重者可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发黄者合茵陈蒿汤;腑气不通,痞满燥实坚者合大承气汤;痰热互结,胸腹硬满者合大陷胸汤;蛔虫上扰者加用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细辛等以驱蛔安蛔。此外,针灸治疗,饮食禁忌,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止痛解痉剂的合理使用等都十分重要。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腹膜炎且伴有肠麻痹或中毒性休克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或巨大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及胆总管括约肌狭窄、胰腺管梗阻者均应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水中金

    出《本草原始》。月经的别名,详月经条。

  • 心肺之部

    针刺的分部,指皮肉浅层。《难经·七十难》:“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因皮肤、血脉与心、肺相应,故称。

  • 血沫痧

    痧证之一。指患痧面有口吐血沫者。《痧症全书》卷中:“血沫痧,胀闷废食,两胁疼甚,口出淡血沫,如西瓜瓤,用熏陆香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类,治之即愈。”

  • 痰阻经行后期

    病证名。病因形体肥盛,湿痰壅阻,躯脂逼迫冲任,以致经血不得及时下达,故而经行错后,血色淡,质稠粘,带下连绵,心悸头眩。治宜健脾除湿,化滞导痰。方用六君子汤加苍术、香附、南星。

  • 寒石

    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 肝肾虚肿

    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肿,即《内经》肾水症也。肝肾虚肿之因,肝主施泄,肾主闭藏,肝肾之真阳不足,不

  • 马明退

    出《儒门事亲》。为蚕蜕之别名,详该条。

  • 牛角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木蒴藋

    出《新修本草》。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 痰涎症

    痰证之一。因痰涎阻滞心膈所致。《万病回春·痰饮》:“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