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郁

猜你喜欢

  • 风疬

    病名,指瘰疬由风邪诱发者。《医宗金鉴》卷六十四:“形小多痒者名风疬。”证治参见瘰疬条。

  • 陶承熹

    【介绍】:清代文人。字东亭。浙江会稽人。辑家藏及所搜集之医方于1734年编《惠直堂经验方》一书,包括验方900多首,另附治疗怪症、急救、救荒等方,总计1000多首。

  • 内经运气病释

    运气著作,9卷。清·陆懋修(九芝)撰于1866年。作者鉴于《内经》自《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反正逆从之理,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遂就《内经》之言运气者,首列经文

  • 李子毅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申。湖北蕲水人。长于诊治瘰疬等证,撰有《痰疬法门》一书,列述痰疬总论,认为轻微易治者为痰,迟重难治者为瘰疬。对痰疬之鉴别、内治、外治、禁用宜忌、饮食服药,均有论述,并附自己临证

  • 苏葶丸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炒苏子、炒苦葶苈各等分。为细末,蒸枣肉为丸,麻子大,每服五至七丸,淡姜汤送下。治小儿停饮,喘急不得卧。

  • 脉法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 疿疮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

  • 火病咽痛

    病证名。①由于肺胃实火上升所致者,其证发作迅速,疼痛剧烈,局部充血严重,甚至出现脓性分泌物,常伴有全身症状。脉数苔黄而燥,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粘子解毒汤加减。即现代的急性咽炎。②专指结核性咽炎喉炎而言者

  • 热痱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卷。即痱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者。详痱疮条。

  • 妊娠胎瘦不长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萎不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