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精通方脉,常施药助人。
证名。即咳脓血。为肺痈主症之一。参咳脓血、肺痈条。
又名《蒙药正典》。蒙药书。占布拉道尔吉用藏文撰于十九世纪。载药879种。按药物性能分为8部24类。重点论述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主治、药用部分、采集时间及炮制法。附药物图谱576幅。198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
病证名。小儿食积成痞而致发热者。《幼科指南》:“痞热者,由饮食不清,伏结于内,致成痞块,以生内热,熏灼于外。”宜以消积清热为治。
耳前曲周部以下的头发。禾髎穴在此发尖处。《素问·气府论》:“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锐发下各一。”
尿道外口。《景岳全书·杂证谟》:“通塞法,凡败精干血或溺孔结垢,阻塞水道,小便胀急不能出者,令病人仰卧,亦用鹅翎筒插入马口。”
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