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蒜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

拼音Xiǎo Suàn

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百合科植物小蒜鳞茎。夏、秋采挖,去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萆本。外形与大蒜相似而较小,与大蒜的显着不同之点:鳞茎细小如薤,仅有1个鳞球,不如大蒜由多数鳞瓣合成。

生境分部野生。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性味辛,温。

①《别录》:"辛,温,有小毒。"

②陶弘景:"味辛,性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谷,杀虫。治吐泻,心腹胀痛,疔肿毒疮,毒虫咬伤。

①《别录》:"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

②陶弘景:"主溪毒。"

③《千金·食治》:"叶主心烦庙,解诸毒,小儿丹疹。"

④《食疗本草》:"去诸虫毒,丁肿,毒疮。"

⑤《随息居饮食谱》:"下气,止痛,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捣汁0.5~1两)。外用:煎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火旺及日疾、口齿咽喉诸患忌服。

①《日用本草》:"脚气风病人及时病后忌食之。"

②《随患居饮食谱》:"发风损目,病后忌之。"

复方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小蒜一升,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霍乱转筋,腹痛不止:小蒜一分,盐一分。烂捣,纳少许于脐中,上以艾火灸五七壮。(《圣惠方》)

③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④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兵部手集》)

⑤治卒阴痛如刺,汗出如雨:小蒜、韭根、杨柳根各一斤。上三味合烧,以酒灌之,及热以气蒸之。(《千金方》)

⑥治恶核肿结不肯散者:吴茱萸、小蒜等分,合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⑦治蛇毒:捣小蒜,饮汁,以滓敷疮上。(《补缺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羊角拗

    《中药大辞典》:羊角拗药材名称羊角拗拼音Yánɡ Jiǎo Niù别名羊角纽(《本草求原》),羊角藤、倒钓笔、羊角捩(《岭南采药录》),羊角扭、羊角藕(《中国药植志》),断肠草(《

  • 漆叶

    《中药大辞典》:漆叶药材名称漆叶拼音Qī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叶。随时可采。化学成分含槲毒素。性味《陆川本草》:"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治紫云

  • 松叶

    《中药大辞典》:松叶药材名称松叶拼音Sōnɡ Yè别名猪鬃松叶(《圣惠方》),松毛(《简便单方》),山松须(《生草药性备要》),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松

  • 盐麸树白皮

    药材名称盐麸树白皮拼音Yán Fū Shù Bái Pí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 广豆根

    药材名称广豆根拼音Guǎnɡ Dòu Gēn英文名Subprostrate Sophora Root别名山豆根、小黄连来源为豆科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 箭叶蓼

    药材名称箭叶蓼拼音Jiàn Yè Liǎo别名倒刺林、荞麦刺、长野荞麦草、雀翘来源蓼科蓼属植物箭叶蓼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 海狗肾

    《中药大辞典》:海狗肾药材名称海狗肾拼音Hǎi Gǒu Shèn别名腽肭脐(《药性论》)。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海豹于春季沿海冰块开裂时捕捉雄兽

  • 猫儿屎果

    药材名称猫儿屎果拼音Māo ér Shǐ Guǒ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木通科植物矮杞树的果实。秋季成热时采摘,晒干。性味①《贵州草药》:"甘辛,平。"②《陕西中草药》:&

  • 鸡公柴

    《中药大辞典》:鸡公柴药材名称鸡公柴拼音Jī Gōnɡ Chái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饭汤子的根。原形态饭汤子,又名:霜降子、虎柴子、刚毛荚迷。落叶灌木,高至4米。叶对生,卵形

  • 含羞草根

    《中药大辞典》:含羞草根药材名称含羞草根拼音Hán Xiū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的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化学成分从干燥的根中可提得生物碱、内酯性物质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