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滇南本草》。为地瓜藤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菍地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荜拨,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分仰卧位(针灸头面、胸腹及上、下肢前面);俯卧位(针灸头项、背腰、上、下肢后面);侧卧位(针灸头颞、胁肋、髋骶、腰、上、下肢侧面)三种。
见《山西中药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季节用药的一般规律,是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一般指在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或生其他变证。《医门法律》:“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胀满痛急下利之
病名。见《霉疮秘录》卷上。即杨梅疮。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瓠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即肩锁关节。
经穴名,代号SJ1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位于耳垂后,颞骨乳突与颌角之间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通过。主治耳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