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
即火力小而缓。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物气味能比较充分煎出,又不致因火力太猛而过度挥发丧失。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鹿茸、血竭、虎胫骨、牛膝、狗脊各等分,附子、木瓜各一枚。先将附子挖去中心,填满朱砂,再将木瓜挖去中心,将前附子置于内,用附子末盖口,磁罐内隔水蒸至极烂,共捣为丸,芡实大,用木瓜浸酒
出《食疗本草》。为八月扎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即神效栝蒌散作汤剂。治小肠痈脓已成者。见神效栝蒌散条。
即沉寒痼冷。见痼冷条。
病证名。见《医钞类编》卷九。指心胀、肝胀、脾胀、肺胀、肾胀。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