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漱涤。详该条。
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出《群芳谱》。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濒湖脉学条。
①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证。治宜固涩,并补其脏气。②气为血帅,指气虚不能摄血而见各种出血症状。治宜补脾益气摄血。
即肝肾同源。古代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详肝肾同源条。
养生书。西汉帛书。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原无书名,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定名。原文残缺较多,内容主要是关于不食谷物利用食气养生的一些记述。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又名牙龈胬肉。多由阳明湿热熏蒸所致。症见齿龈间渐生胬肉,致齿牙壅叠不齐。治宜清热除湿。可选用清胃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汤、温胆汤等加减。或可用生地黄汁一杯,皂角数片,
五脏绝候之一。①指脾气绝出现的危重脉证。《华氏中藏经》卷上:“面青,无右关脉者,脾绝也。”《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脉经》卷四:“病人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