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即六味地黄丸,见该条。
出《药性论》。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术语。指唾液。《医心方》卷二十七:“唾者凑为醴泉。”
见《中药材手册》。为赤小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即泥鳅,详该条。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
书名。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亦名胎前阴痒,胎前阴户痒。指妊娠后外阴及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卧不安。多因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或外阴不洁,感染病虫,虫蚀阴中,或孕后房室过多,阴精耗损,加之孕后血聚养胎
【生卒】:?~860【介绍】:唐代医家。847~860年(宣宗时期)太医,宣宗追求长生不老之药,李与方士炼丹进献,帝饵之而背生疽。懿宗立(860年),将李与方士王岳、虞紫芝等俱诛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