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河北药材》。即白僵蚕,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三。即杨梅疮。见该条。
病名。《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疝乍满乍减。湿热者气疝饮、古萸连丸;寒冷者蟠葱散、生料木香匀气散”。
①指肢体肌肉之间互相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大的缝隙处称谷,小的凹陷处称溪。《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②泛指经络穴位。谷,相当十二经脉循行所过的部位;溪,相当于穴位所在处。《素问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贝母条下。即人面疮,见该条。
见《中药志》。为独活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紫金莲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道家、医生。撰有《延寿赤书》1卷。
证名。见《王旭高医案》卷一。指病人自觉发热,但按其肌肤而不甚热的一种症象。多见于湿温病,热为湿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宜用渗湿透热或清泄芳开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