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陈邦贤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真元亏损,肾脏怯弱而声音低微瘖痖。此外尚可见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治宜益精补肾,用地黄丸或补肾地黄丸。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及气功学专著。明初冷谦编撰。书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导引却病歌诀、却病八则等编。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
【生卒】:?~860【介绍】:唐代医家。847~860年(宣宗时期)太医,宣宗追求长生不老之药,李与方士炼丹进献,帝饵之而背生疽。懿宗立(860年),将李与方士王岳、虞紫芝等俱诛死。
出《灵枢·本输》。指胆。六腑除胆以外,都是贮藏或转输浊物,只有胆是贮藏精汁,故名。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烦躁的表现。《婴童百问》:“嗞煎者,心经有热,精神恍惚,内烦不安,心烦则渴,自然生惊。”治宜清心退热,通利小便。热重者用黄连解毒汤,轻者用导赤散。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胎毒血热,心火内炽,热毒客于肌肤而成。新生儿及幼儿易患本病,症见身热啼哭,肤起红晕,发无定处,由小渐大,肿热痒痛,继而红肿光亮,或起熛浆。发展迅速,并常游走他处。治宜凉血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