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淤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
外治法之一。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碾末,加酒、蜜或醋之类调和,敷于肌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例如痈疡初起,外用鲜蒲公英加红糖捣烂外敷;摔伤而关节筋肉疼痛,用鲜栀子及适量白面同捣,加酒混和敷伤
【介绍】:明代医家。盱江(今江西汝水)人。世医出身,承继家业,尤其善于诊脉。著有《诊脉指要》一书,已佚。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杲条。
即马牙。详该条。
【介绍】:清医家。字仙渠。嘉庆七年(1802),其父从棲霞(今南京)李芹学小儿推拿,得李氏授《福婴指掌》一卷。松龄自幼得览此书,后又研习《推拿秘书》、《推拿真诀》等书,医术渐精,治婴儿险症常立取功效。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即伤损腰痛,详该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