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BL58。出《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作飞扬,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
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推拿秘诀》。位于颞颌关节处。治口噤不开。《厘正按摩要求·立法》:“牙关在两牙顋尽近耳处,用大中二指,对过着力合按之,治牙关闭者即开。”
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即噎膈。
出宋·孙用和《传家秘宝脉证口诀并方》。即砒石。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及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饮食厚味,痰壅气阻所致的哮吼。《医旨绪余·哮》:“有饮食厚味伤脾,不能运化而发者。脾伤则津液不得布散而生痰涎,壅塞经隧,肺气为之不利。”症见胸满腹痛,盗汗潮热
①见《吴普本草》。为决明子之别名。②见《神农本草经》。为青葙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针刺术语。《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用针时,通过缓慢的提插,以诱导邪气疏泄,引导正气恢复,达到扶正驱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