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塘虱鱼

塘虱鱼

《中药大辞典》:塘虱鱼

药材名称塘虱鱼

拼音Tánɡ Shī Yú

别名角鱼、暗钉鱼(《本草求原》),须子鲇(《脊椎动物分类学》),胡子鲶(《鱼类分类学》)。

出处《本草求原》

来源为胡子鲇科动物胡子鲇全体

原形态体细长,长约14厘米,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吻宽而钝,眼小,有能活动的边缘。口阔,下位。有小须4对,上颌1对最长;鼻孔1对及下颌2对较短。全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背鳍59~65,位于胸鳍的后上方。臀鳍42~50,背鳍和臀鳍均不与尾鳍相连。胸鳍Ⅰ8,腹鳍6,尾鳍圆形。体棕黑色,下部较淡。

生境分部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分布广东、福建、云南、江苏、上海等地。

性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补血,滋肾,调中,兴阳。治腰膝酸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塘虱鱼

药材名称塘虱鱼

拼音Tánɡ Shī Yú

英文名Fuscous catfish

别名角鱼、暗钉鱼、须手鲇、胡子鲶、土虱、塘角鱼

出处出自(本草求原) 塘虱鱼形似鳅,腮下有二横骨,能刺人。(性味以下出《本草求原》)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子鲇科动物胡子鲇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rias fuscus (Lacepede)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放在清水池中每日找水1次,用时从鳃孔取出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胡子鲇,体延长,长约14cm。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扁而宽,顶被有皮膜,颅骨后部突出,形成三角形,末端圆。口阔,下位,吻宽短,突出。眼小而具活动的眼睑。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为一短管,近吻端。上凳突出。唇厚,唇沟明显。牙细小。须4对:上颌须1对,最长,鼻须1 对,下颌须2对,稍短,鳃耙细长。背鳍58-62,无硬刺,基部甚长,末端与尾鳍相连。胸鳍I,7-8,圆形,具1硬刺。腹鳍6,达臀鳍起点。臀鳍39-43,起点紧接肛门,基部甚长,末端与背鳍末端相对 。尾鳍圆扇形。体光滑无鳞,有侧线。体棕黑色,腹部较淡。各鳍灰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生活于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和沼泽中的黑暗处洞穴内。耐干旱,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水草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河川、湖泊。

化学成分塘虱鱼含胃蛋白酶(pepsin),消化蛋白酶(digestive protease),糜蛋白酶(chymotrypsin)。还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肾;肺;胃经

功能主治益肾;调中;养血;止血。主久病体虚,腰膝酸痛;小儿疳积肥;哮喘;衄血;倒经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壁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虎药材名称壁虎拼音Bì Hǔ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palmatus Gunth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摔死

  • 豉汁

    药材名称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制法《纲目》:"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以白盐一斗捣和,

  • 牛乳

    《中药大辞典》:牛乳药材名称牛乳拼音Niú R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性味甘,平。①《别录》:"微寒。"②《千金·食治》:"

  • 蝌蚪

    《全国中草药汇编》:蝌蚪药材名称蝌蚪拼音Kē Dǒu别名蛤蟆咕嘟[北京]、蚵蚾虫来源两栖纲无尾目蛙科金线蛙Rana plancyi Lataste;黑斑蛙R. nigromaculata Hallow

  • 山韭菜

    《中药大辞典》:山韭菜药材名称山韭菜拼音Shān Jiǔ Cài别名黑花野韭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韭菜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鳞茎圆柱形,具纤维状

  • 蝶毛菌

    药材名称蝶毛菌拼音Dié Máo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毛革盖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olus hirsutus(Wulf.ex Fr.)Quel.[Trametes hi

  • 云实根

    《中药大辞典》:云实根药材名称云实根拼音Yún Shí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性味苦辛,温。①《

  • 串铃草

    药材名称串铃草拼音Chuàn Línɡ Cǎo别名毛尖茶、野洋芋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大刺儿菜

    《中药大辞典》:大刺儿菜药材名称大刺儿菜拼音Dà Cì ér Cài别名大蓟,绛策尔那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大刺儿莱的全草。8~10月

  • 红丝线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丝线药材名称红丝线拼音Hónɡ Sī Xiàn别名红丝线草、山蓝、红蓝、青丝线、四川草来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 roxburg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