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火针。《针灸聚英》:“火针即煨针也。”见火针条。
医论著作。2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本无传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规正》。2卷。清·沈镜编撰。刊于1693年。本书据高阳生《脉诀》予以删订加注,前有内景真传图说、脏腑十二官、四时五脏平脉、邪脉图、背部五脏之腧图说等;下卷并将《濒湖脉学》、奇经八脉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即风火眼,详该条。
古病名。指发于冬季的一种疫病。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夫疫病者……冬时应寒,而暖气折之,则责邪在肾,病曰黑骨温。”其症“里热外寒,意欲守火,而反引饮,腰痛欲折,或胸胁切痛
出《传家秘宝方》。即轻粉,详该条。
病证名。指头部外伤或由久病入络引起的头痛。见《医碥·头痛》。症见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医林改错》以头痛“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
出《雷公炮炙论》。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等篇。又名赤眼。通常指白睛红赤之候。《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伤肝。”一般因于风火邪毒入侵者,多见目赤肿痛;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