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气血虚衰。表现为少气懒言、心悸神疲、头晕视蒙、食少肢倦、腰痠腿软、失眠梦遗,舌淡嫩,脉虚弱等症。
证名。见朝食暮吐条。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鹅口疮。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即宗气外泄。其表现为气喘,虚里部位(心尖搏动处)跳动太过,动而应衣、多伴有痰瘀或心阳不足见证。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甘遂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即碍产。详该条。
经穴分类名。见《针灸甲乙经》。郄,是间隙的意思,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穴位称郄穴。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郄穴一个(见表),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