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术语。指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上先后主次的标本关系。辨别这些关系,作为治疗主次步骤的依据。参见标本条。
病名。多由痘疮邪热上炎致痘疮生于舌上,饮食难咽。宜以人中白、硼砂、儿茶共为细末掺之;或先以盐水洗净舌头,再以黄柏、黄连、苦参、元参共为细末,密调涂之。或内服清瘟败毒饮加减。
治则之一。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金郁泄之,谓解表、泄小便也。”金郁,指肺气不利;泄,宣泄。如因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咳嗽气喘而水肿,须用宣通水道法。如风寒袭肺,肺失肃降,鼻塞喉痒,
见《分类草药性》。为山茶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饮食损伤脾胃,食物不能消化所致的病证。证见:胸脘痞闷,嗳气腐臭,厌食,恶心呕吐,泄泻,苔腻,脉滑。见《丹溪心法·伤食》,一名食伤。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其中以
见《江西草药》。即蛇葡萄根,详该条。
【生卒】:八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
见《天宝本草》。为海金沙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养生术语。意为返老还童。《通俗编》:“急就章云,长乐无极老复丁。”《参同契》:“老翁复丁壮也。”
五度之一。出《素问·方盛衰论》。度量病人脏腑经络的俞穴,为针灸治疗的重要步骤。《灵枢·本输》、《素问》的《气穴论》、《气府论》等篇,记载了人体经脉的重要俞穴及其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