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

藏医学著作。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主持编著。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末。全书用韵体古藏文以问答形式写成。分四部分:第一部为“总则医典”,共6章。简介了人体生理、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第二部为“论说医典”,共31章,介绍了人体胚胎发育、生理、病因、日常行为、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药物配伍、外科器械及治疗原则。第三部为“秘诀医典”,共92章,主要叙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诊断及治疗。第四部为“后续医典”,共27章,详细叙述尿诊、脉诊的诊断方法、药物的配伍、主治、外科治疗法等内容。《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经典著作,是学习藏医学的必读课本。其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综观其内容,明显可见吸收了印度医学及汉族医学(即中医)的内容。它不仅是重要的医学著作,对于研究藏医与其他民族、藏医与国外医学的交流史、藏族史、藏医史、藏医学、民俗学、民族学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在国际医学界中有重大影响,受到世界各国藏学研究者的重视,曾先后被全文或部分地译成蒙、汉和英、俄等多种文字。现我国有两种汉文全译本,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82年据德格木刻版出版了排印藏文本。

猜你喜欢

  • 脊旁

    见《针灸学简编》(第二版)。即夹脊穴。见该条。

  • 郤暑调元法

    《时病论》卷四方。又名雷氏却暑调元法。煨石膏四钱,滑石、茯苓各三钱,制半夏一钱,东洋参、麦门冬各二钱,粉甘草六分,粳米一撮。水煎服。治暑热极盛,元气受伤。

  • 斑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斑痧,头眩眼花,恶心呕吐,身有紫斑,痧在血肉,急用刮放。迟则渐入于里,必生变症。”宜清凉至宝饮等方。参见痧条。

  • 中管

    见中脘条。

  • 银条参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 葛稚川

    【介绍】:见葛洪条。

  • 铁脚威灵仙

    见《本草纲目》。即威灵仙。详该条。

  • 遗泄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虚损证治》。又称遗精。详该条。

  • 九疽

    病名,指生于肌体的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九疽,言其多发,实非发必九处,或类似今

  • 盘法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手持针柄并作圆环形轻盘摇转的方法。《针经指南》:“盘者,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转而已。”《针灸问对》又规定了每次盘转的次数,并以左右区分补泻,谓:“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