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间溃烂

喉间溃烂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喉间溃烂有虚实之别。因于虚者,多由阴虚于下,火炎于上所致。症见喉间溃烂疼痛,久而不愈,腐臭。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因于实者,多由肺胃实热,毒火上冲咽喉所致。症见喉间红赤溃烂,疼痛甚剧,身发寒热。治宜泻火解毒。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加减。此外有杨梅疮毒久而不愈,结毒于咽喉而溃烂者,参见杨梅疮诸条。本症可见于今之奋森氏咽峡炎、咽喉部梅毒,咽喉部结核等。

猜你喜欢

  • 梅藓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石花之别名,详该条。

  • 通髯

    两颊的胡须上连耳前鬓发。《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

  • 鸡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鸡黄者,遍身爪甲并青黄,多语,梦寐或见鬼神,时自言笑。”《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面目俱青,好向暗处眠卧,不欲见明,手舁衣服,状如鬼神,望见黄花生者,此是鸡黄

  • 乳瓣

    ①妇女发育后乳房内组织成瓣状,故名。即乳腺体。②小儿呕出之乳积,细碎成块。

  • 寒温条辨摘要

    书名。又名《瘟疫条辨摘要》。2卷。清·杨璿、陈良佐原著,吕田集录。刊于1811年。吕氏认为博采瘟疫良方,推崇真如陈氏所著《二分晰疑》,并赞扬《寒温条辨》一书“使寒温之辩,朗若列眉”(见引言),遂以陈、

  • 绊舌

    见《幼幼集成》。即结舌。见该条。

  • 灵素节要浅注

    见灵枢素问节要浅注条。

  • 蛴螬漏

    古病名。颈部漏的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悲思忧虑,情志不遂而得。其症颈项生核如枣,可移动,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日久可生孔道,疼痛搔痒。宜玄参散内服。

  • 朱纯嘏(gǔ 古)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玉堂。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长于诊治痘疹,曾任太医院御医,编纂有《痘疹定论》一书(1713年刊行)。

  • 郭时芳

    【介绍】:见郭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