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呕吐

呕吐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古代文献有将呕吐区分者,谓声物俱出为呕,有物无声为吐。现一般将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者,总称呕吐。可分虚实两类。《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实证外感六淫痰饮停积、宿食不消,以及情志失调气机逆乱所致。虚证多因脾胃气阴不足所致。和胃降逆,为呕吐通治法,然仍当审因治本。呕吐有实呕虚呕外感呕吐内伤呕吐寒呕热呕痰呕气呕食呕血呕脾虚呕吐阴虚呕吐等。但呕而有声无物者,称干呕。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苦笋

    出《食疗本草》。为苦竹笋之简称,详该条。

  • 闭息

    气功术语。又称为闭气。主要是指练习停闭呼吸的耐久力。《养性延命录》:“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而出。”亦即在入静基础上,通过调息,减息,以至无息。无息,不是完全停止呼吸,而

  • 筋挛

    证名。亦称筋瘛。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搏于筋,则为筋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张氏医通·

  • 伤寒提钩

    见医述条。

  • 山白芷

    见《广东中草药》。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 冬均子

    见《中药材手册》。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 木通饮

    《症因脉治》卷三方。木通、陈皮、苏梗、甘草。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胁肋刺痛膨胀。

  • 婴儿

    ①气功隐语,指心血。②炼丹术语,指铅。③初生儿称婴儿。马王堆汉墓帛书载有“婴儿索痉。”《古今医鉴》:“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岁者曰童子。”《寿世保元》以半岁至二岁内为婴儿。临床上,以出生后一周

  • 李石浮

    【介绍】:见李维麟条。

  • 脾胃阴虚

    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出现本证。参胃阴虚、脾阴虚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