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胡椒根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自从汉代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加以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明清以来,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派别。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术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通天,见该条。
书名。6卷。清·周学海撰于1891年。作者汇集读书、临症之笔记而成。卷1证治总论;卷2形气、脉法类;卷3~4证治类,列各种病症证治;卷5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6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
药物学著作。12卷。明·陈嘉谟撰。刊于152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姓氏及总论药性。卷1~12分为草(上、中、下)、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部等10部,共742种药。每种药均分论其气味升降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菀,古与“郁”音义相通。膹菀即膹郁。详膹郁条。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
见《千金要方·论证》。同龈。详牙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