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卫生宝鉴》。即茯神木,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初【介绍】:明代民间著名医生。大河(今江苏淮安)人。精于外科,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当时称为“大河外科”。并有《大河外科》一书传世。
【生卒】:1584~1635【介绍】:明代藏医学家,自幼习医。著有《医学论典长寿甘露》。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胸胁部满闷不舒。《内经》有“胸胁支满”(《灵枢·经脉》)、“胸胁满”(《素问·刺热论》)的记载,义同胸胁苦满。因肝胆经气机失调,胆火内郁于胸膈所致。常见于少阳病
病证名。《症因脉治·内伤眩晕》:“若肝肾之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清道,亦令人头旋眼黑。此阴火上冲,而为虚火眩晕之症。”属火冲眩晕之一种类型。详火冲眩晕、阴虚眩晕、肾虚眩晕等条。
亦名坐生。《张氏医通》卷十:“儿臀先露,谓之坐臀生。”
【介绍】:见刘信甫条。
①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青岛方)。连翘、黄芩、栀子、薄荷、防风、玄参、牛蒡子、天花粉、射干、荆芥穗各1公斤,桔梗2公斤,熟大黄250克。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6克,日二次。治肺胃热盛,胸膈
见《广东中草药》。即油柑虫节,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