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叶氏录验方

猜你喜欢

  • 痘疮身痒

    病证名。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凡痘初出之时,遍身作痒,抓捏不宁,此系邪火停于肌肤皮肉之间,不能即出,故作痒也。”须按病情分别施治,如痘方出作痒,此邪气欲出,因腠理严密,热毒往来游溢其间,外不得泄,

  • 蒙药正典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 躯干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 风头眩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头晕目眩。多由血气亏损,风邪上乘所致。《圣济总录》卷十六:“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

  • 声如拽锯

    喉中痰鸣,呼吸困难而产生拉锯样声音。卒中昏仆,每见此症。亦可见于一些喉头梗阻的疾病。

  • 百日内嗽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 椒疮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椒疡。多因眼部不洁,受风热毒邪侵袭,加之脾胃素有湿热,致眼睑脉络壅滞,气血失和而发。症见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颗粒,状如花椒。自觉眼部沙涩痒痛,羞明流泪等。相当于今之沙眼

  • 脉学入门四言举要

    脉学著作。1卷。宋·崔紫虚撰,清·莫熺注。刊于1742年。莫氏认为崔氏《四言举要》“言宗经旨,理越前人,较之素(问)、难(经)诸书,又无浩瀚难测之患,……但言辞简要,含义实深”(见自序),遂予注释。注

  • 胎动下血

    病证名。见王伯龙《养儿宝》。指孕妇有腹痛,胎动感,兼见阴道出血。初起症状较轻,后逐渐加重,如流血量多,可致流产。参见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等条。

  • 筑宾

    经穴名。代号KI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阴维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5寸,当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端处。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本干;深层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