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吻疮

口吻疮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小儿多患之。症见口角生疮,色白糜烂,疼痛微肿,湿烂有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可选用清胃散三黄凉膈散等加减。

猜你喜欢

  • 大肠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 达生

    见亟斋居士《达生篇》。达,小羊。羊子易生而无留难,故古人以顺利分娩谓达生。

  • 皂角

    出《肘后方》。为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 章虚谷

    【介绍】:见章楠条。

  • 唐大烈

    【介绍】:清末医家。字烈三(立三)。江苏苏州人。曾任典狱官,并为狱中犯人诊病;仿效康熙年间过绎之所辑之《吴中医案》一书,将江浙地区40余名医家的文章约百篇汇集起来,其内容包括医学论述、专题评论、验方、

  • 席珍子

    【介绍】:见王钖鑫条。

  • 坐婆

    出《世医得效方》卷四。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 助阳解表

    阳虚外感的治法。症见头痛、恶风寒、发热、无汗、手足不温、喜盖衣被、精神衰倦、面色苍白、声音低微、脉沉无力、舌苔淡白等。处方由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再造散。

  • 阴陵泉

    经穴名。代号SP9。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

  • 旋转屈伸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成角畸形。如骨折发生旋转移位时,可将肢体的远折段绕着近折段纵轴进行逆向旋转,使之复位;有些近关节骨折发生成角移位时,可将该关节屈曲或伸直,使之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