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受盛之腑

猜你喜欢

  • 疟积

    病名。即疟母。《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疟积,疟疾不善调理而成积,经汗吐下日久,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腹,结为癥癖,坚痛,名为疟母也。宜常山、鳖甲、三棱、蓬术、草果;方用十将军丸、鳖甲丸、

  • 炸腮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即痄腮。详该条。

  • 羊水

    亦名孤浆、胞浆、胎浆、胞浆水。羊膜腔内的液体,即养胎之水。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为600~1200毫升。若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称为羊水过多症。详该条。

  • 风寒

    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

  • 马牙

    病证名。出《万病回春·初生》。又名上皮疹。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

  • 诃黎勒

    见《金匮要略》。即诃子,详该条。

  • 至阳

    ①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

  • 马哈也那

    【生卒】:八世纪【介绍】:又作大乘和尚或摩诃衍。唐代僧人、医家。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精通藏文,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加以综合归纳,编著《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

  • 季秋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故名之曰季秋痹也。”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

  • 张允蹈

    【介绍】:宋代人。家藏《外科保安要用方》3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