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
书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本书总结历代药物炮制资料和经验,结合全国28个大中城市有关中药炮制法,予以综合整理编成。共收录常用中药501种。于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
与脉象相应的病症。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证,数脉主热证等。
指不因惊恐等因而自心跳不宁的病症。《张氏医通》卷六:“有真心跳,乃血少,非惊悸也。”详心悸、怔忡条。
指伤寒六经病所见之渴症。《卫生宝鉴》卷十二:“辨六经渴并治法。太阳渴,脉浮无汗者,五苓、滑石之类。阳明渴,脉长有汗者,白虎、凉膈之类。少阳渴,脉弦而呕者,小柴胡加瓜蒌根也。太阴渴,脉细不欲饮水,纵饮唯
①见《中药志》。为海风藤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草药》。为假蒟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足阳明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下胞。《灵枢·经筋》:“阳明为目下网。”
指纹青而紫黑,为风热邪气深重,闭郁血络,证多危重。
又称腥臊气。病者的痰液、汗液、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
败坏。《素问·疏五过论》:“精气竭绝,形体毁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