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厥阴病

厥阴病

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它是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主要有上热下寒厥热胜复两类情况。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故其治法当以扶阳抑阴为主。阳虚寒厥,见脉微恶寒,手足厥冷者,治宜回阳救逆血虚寒厥,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养血和营、通阳散寒。阳气内郁,以致手足厥逆心下痞塞,胸胁苦满,或腹中痛,脉弦有力者,治宜疏肝泄热退厥。

猜你喜欢

  • 新编医方大成

    见医方大成条。

  • 养生导引法

    气功著作。撰者不详。1卷。明·胡文焕校订。刊于1592年。此书分中风、风痹、心腹痛、补益等27门,详述诸病导引法119种。对明以前各种功法予以系统归纳,对同一病证,列出多种导引法,以利辨证施功。现存明

  • 甚者独行

    治则之一。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对病势深重者,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暂不宜过多兼顾。

  • 丹痧烂喉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金匮有阳毒之纹,叔和作温毒之说,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即烂喉丹痧。详该条。

  • 三柰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 偏历

    经穴名,代号LI6。出《灵枢·经脉》。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之络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3寸处;或以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其桡侧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尺侧

  • 太医局丞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 表热传里

    同热邪传里。详该条。

  • 再生丸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 满痧

    病名。见《文堂集验方》卷一。即黑痧。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