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南病别鉴

南病别鉴

温病学著作。3卷。清·叶天士等撰,宋兆淇辑注。初刊于1878年。宋氏鉴于江南地区温热湿热病居多,因取叶天士《温证论治》,薛生白湿热条辨》及薛公望《伤寒直解辨证歌》三书加以辑注。其中《温证论治》、《湿热条辨》二书,主要参考章虚谷注本,但有所删节或补充发挥;《伤寒直解辨证歌》,虽沿用伤寒名称,实际上仍宗叶、薛(生白)意旨论治。宋氏辑注本书,在分析温热、湿热两种热病的辨证和方治方面颇有条理,末附宋氏个人所撰《辨证要略》,亦颇有见地。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根脚喉风

    病名。即脚根喉风。详该条。

  • 松胶香

    见《刘涓子鬼遗方》。即松香,详该条。

  • 三十一号大过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连翘薄荷饮,见该条。

  • 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

    书名。又名《伤寒金疏钞》。15卷。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卢氏力图将《伤寒论

  • 清阳补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苍术一钱,甘草、当归、藁本、知母各五分,升麻一钱半,柴胡、黄柏、黄芪各八分,五味子四分,陈皮六分。水煎服。治体倦麻木,食汗善饥,舌强,声哑、声重者。

  • 寿世编

    ①方书。2卷。未具撰人,顾奉璋序称:“青浦诸君子所辑”。首辑亟斋居士《达生篇》、毓兰居士《保婴篇》。以下分小儿、妇女、身体、头面等42门,每门详列病症,博收各科验方。曾经多次增纂。现存清刻本,建国后有

  • 寿台骨伤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寿台骨又名完骨,即乳突骨。多由跌打所致。如震伤耳内流血水者,可配合导气通瘀锭,棉裹塞耳内。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

  • 硼砂丹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硼砂(生研)、白矾(生研)各一钱,人爪甲(焙脆)、犀牛黄各一分。为细末,以烂白霜梅肉三钱,研糊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噙化。治缠喉风,风热喉痹。

  • 无射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 面色黧黑

    黧,黑色。面色黧黑即指面部呈现黑色。多因饮邪久滞胸膈,或少阴气绝、血脉不流及肾虚水枯所致。《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黧,此血先死。”《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