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程充条。
骨名。出《灵枢·经脉》。又名骭骨、成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小腿内侧。参见骨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介绍】:清代医家。字搢臣。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欠详。辑有《愿体医话良方》一书(1838年),其内容主要包括急救方法和方药。
疾病反映在体表色泽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而枯槁不泽者称为恶色,亦称夭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见《云南中草药》。为千针万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钜阴脉:在于手掌中,出内阴两骨之间,上骨下廉,筋之上,出臂内阴,入心中。是动则病:心滂滂如痛,缺盆痛,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蹶(厥)。是臂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
①经穴名。代号LI16。出《素问·气府论》。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位于肩端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岗之间凹陷处。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静脉。主治肩背疼痛
证名。指中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中痞者,肠满,四肢倦,行立艰难,食已呕吐,冒昧,减食或渴者是也。”宜用大黄、槟榔、木香等药。参见痞有关条。
皮肤纹理细致。《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