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灸

猜你喜欢

  • 黄芪散

    ①《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黄芪、茯苓、熟地黄、炒韭子、车前子、鹿茸(酥炙)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二两,龙骨三分,麦门冬一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粥调下。治虚劳肾气乏弱,或时失精,心中虚

  • 地骨

    见《新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忽泰必烈

    【介绍】:元代针灸学家。蒙古族。名公泰,字吉甫。曾任职翰林学士,兼善针灸,绘有针灸经络图,并为之注释,编成《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已佚。

  • 灶突墨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百草霜之别名,详该条。

  • 鲁府秘方

    见鲁府禁方条。

  • 豆瓣柴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铁仔之别名,详该条。

  • 风寒咳嗽

    病证名。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拗汤。《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声

  • 喻图南

    【介绍】:见喻化鹏条。

  •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病名。即牵拉肘,详该条。

  • 鸡姆刺

    出《质问本草》。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