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医家。字来西。山东宁阳人。雍正(1723~1735)间监生。传家学,研《内经》,遍读仲景以后诸家方书。治病必洞察标本阴阳之故,凡有心得必一一记录,撰《医学箕裘集》24卷。卒年约八十。次子体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见《海南植物志》。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针柄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厥阴俞。见该条。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独脚乌桕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绝育。
中风类型之一。又名风中血脉。主症为口眼斜,或见半身不遂,皮肤不仁等。《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血脉则口眼斜,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医学从众录》:“真中风症……中血脉者,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