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呃逆

内伤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脏腑不调及情志失常、伤食等引起的呃逆症。因中气不足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因胃气损伤,食滞中焦者,宜枳术汤苍朴二陈汤。因膏粱积热胃火上冲者,宜栀连平胃散。因胃寒饮冷、水寒上逆者,宜丁香柿蒂汤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因怒动肝火者,宜加味柴胡汤。因肝肾阴亏者,宜知柏地黄丸家秘知柏天地煎家秘肝肾丸等方。参见呃逆条。

猜你喜欢

  • 阳纲

    经穴名。代号BL4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的后支。主治脘腹胀痛,

  • 仲夏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太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五月之时,故名之曰仲夏痹也。”详手太阳经筋病候条。

  • 骨胀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多骨疽溃破骨出不休者。详多骨疽条。

  • 小青鱼胆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龙胆草之别名,详该条。

  • 左壳

    见《中药志》。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 赤首乌

    见《中药志》。即何首乌,详该条。

  • 问汗

    十问之一。了解病人出汗情况,可辨别病的邪正虚实、表里阴阳。外感病,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发热、恶风、自汗为表虚;热不因汗减,为邪已入里,或为暑热、湿温等证。内伤病,不热而汗自出的为自汗,多属阳虚;睡

  • 寒豆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 卢经裒腋

    书名。2卷。日本加藤博撰。刊于1721年。作者谓医道以《内》、《难》为宗,不明医经则医术无由;《难经》概括《内经》言要义密,而注之者瑕瑜互见。遂旁参诸家,择其精粹,间附己意,以成此书。其《难经》正文以

  • 子痢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下痢名曰子痢。”